【环球新要闻】绿色金融“多点开花”,多家银行拓展绿色领域产品服务
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4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81%。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精准发力,长期聚焦于清洁能源、能源保供等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资料图)
除绿色信贷以外,多家银行还加大了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开发运用,多措并举,助力绿色金融“多点开花”。
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频发力
中国进出口银行日前发布消息,截至9月末,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200亿元,较年初新增780亿元,较年初增长22.81%。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出口银行长期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贸易等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开发银行日前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开发银行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能源保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能源重点领域发展支持力度,发放能源贷款4069亿元,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其中,发放清洁能源产业贷款2480亿元,新增贷款余额1230亿元。
9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生态环境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服务生态环保重点领域、服务生态环保重大战略、开展课题研究和联合调研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据了解,2022年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51万亿元,存量绿色信贷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1634.9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783.90万吨。
业内人士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特殊优势。绿色项目贷款一般投资周期较长,部分地区及项目动用资金量较大且需要银行给予较低利率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因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战略性、开发性等意义,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资金投放也能更加精准。
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信贷投放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主要抓手,今年以来,各家银行也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多措并举,助力绿色金融“多点开花”。
据统计,截至10月18日,今年以来以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已超2000亿元。此外,7月末多家银行参与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近年来,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在制度规划、产品标准、政策支持、激励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完善,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并成为绿色项目最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银行与旗下理财子公司推出多款绿色主题类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碳中和、碳达峰、ESG相关的理财产品共有218只。
“该类理财产品将重点投资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同时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投资机会。”某股份行产品经理告诉记者。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将不断为绿色金融市场注入活力。
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为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拓展绿色投融资服务,多家银行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致力于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金融力量。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制定印发的《支持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下一步,该行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助力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力做好东北三省等重点地区能源保供金融服务,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发展,助力涉碳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探索低碳技术创新,推动碳汇经济发展,加强绿色融资国际合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建设银行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以能效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作为授信审批的重要依据,落实环境与气候风险“一票否决”机制。此外,该行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和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及助力“双碳”目标提供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