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讯!“蓝天保卫战”宜徐徐图之
宋馥李/文生态环境部近日宣布,新一轮蓝天保卫战打响。
此次,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继续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方案。《行动方案》包括1个总体文件和3个攻坚战行动方案,设置了清晰的攻坚目标、思路和具体任务: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资料图】
将空气污染治理喻为蓝天保卫战,可谓生动形象,也申明了治理的艰巨性,“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这样的紧迫以“战役”况之,也确实恰切。
需要明晰的是:此一轮蓝天保卫战,是上接2021年结束的“蓝天保卫战”,三年之后又三年,可知二者有很强的承绪关系,新的战役,实则是对上一轮战役成果的巩固和深化。
可见,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无论我们主观上有多么强烈的愿望要毕其功于一役,但空气质量只能是一点儿一点儿好起来,蓝天只能一点儿一点儿清澈起来,这是一个基本的、理性的判断。
同时,《行动方案》由15个部委联合推进,也从侧面显示了这场战役的复杂性。例如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的目标,就涉及到石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钢铁、焦化、建材等诸多重点行业,须从产业政策上综合施策,精准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
这便决定了行动脚步不可能太急,动作不可能太猛,既然以三年为期,那三年的用力就要均衡,在谋定的情况下徐徐图之,由量变到质变。
正因如此,此次的《行动方案》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
“稳重求进”、“精准”、“科学”、“依法”,这些关键词都强调了行动本身需要掌握的节奏和分寸。逐步推进、精准推进,是把握这次“蓝天保卫战”的关键,虽称之为战役,却不应有所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胜利”的错误倾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环保行动中,屡次出现局部冒进的现象:一些地区不顾条件,急于推进“煤改气”造成老百姓受冻的困局;火力发电项目一度遭遇准入限制导致电荒,都给经济社会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是《行动方案》推进中的前车之鉴。
在此次《行动方案》中,对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提出了专项安排,提出三年后全国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
但是,对中国柴油货车达标排放的复杂性须有充分认识,这些车辆的保有者是大量的个体车主,一辆货车就是一个小微企业,是数个家庭的生计来源,引导超标柴油货车退出,不是一个单纯的“治理”问题,更多要靠市场来完成,靠政策激励、靠优惠幅度、也要靠预期管理。
在近些年实践中,很多行业人士给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对车主换购新能源货车给予购车补贴、停车补贴、建立绿色物流区、给新能源货车路权特权等等,这些建议是否可行、是否行之有效,还需要在实践中一一验证。
可以说,蓝天保卫战越到最后,系统性和复杂性成倍增加,任何一刀切式的治理都会遭遇反噬,让全社会意识到蓝天保卫战的复杂性,让地方政府克制盲目跟进指标的冲动,也是《行动方案》的应有之义。
早日看到一方澄碧的蓝天是人民的希望,但美好和安定的生活,也始终是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