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停产公告背后:“亚洲锂都”环保风波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 报道江西,锦江,赣江支流,从上游先后流经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和万载县,均为宜春市下辖或代管县级市。
近期,一场沿着锦江流域的环保检查正在进行,而最早引发关注的是云母提锂龙头永兴材料。
(资料图)
11月底,该公司发布停产公告称,高安市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上下游开展调查工作,永兴新能源为配合环保调查,对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予以临时停产。
随后,鞍重股份、康隆达先后发布旗下锂盐子公司临时停产的消息,至此环保检查引发的停产消息逐步发酵。
12月6日,宜春市政府公告,排查发现,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目前,公安部门已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一开始,高安检测锦江水质异常,然后查找源头,认为可能是宜丰县生产企业导致,所以对当地锂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排查。”江西当地一位相关人士介绍称。
但是,从覆盖范围来看,检查并不局限于宜丰县。
据富宝新能源统计,包括永兴材料在内,宜春市已有6家企业停产或处于配合调查当中。除了上述发布公告的上市公司外,还包括处于IPO当中的九岭锂业,和非上市公司、碳酸锂头部企业江西南氏锂电。
另据一位接近宜春市政府的人士表示,“这次环保检查,是宜春市一级的统一部署和行动。”
这是新情况,也是老问题。
2021年,宜春市曾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合计排查矿山企业259家,发现问题矿山233个,占比90%。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近两年已有富临精工、国轩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因违规排放水污染物等原因,受到环境部门处罚。
被称为“亚洲锂都”的宜春,如今正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当中权衡取舍。
环保检查风暴
此次环保检查的导火索,可能也是来自于干旱。
据宜春市生态环境局10月26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抗大旱、抗久旱”工作要求,全力筑牢旱情期间宜春市饮用水供水“生命线”,切实保障宜春市饮用水安全,该局以全市已取水的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检查对象,组织开展了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交叉检查。
11月24日,宜春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分析中发现铊浓度异常。
11月25日,位于上游的高安市政府发布公告,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
“高安是全国电解铝废渣的集中地之一,而电解铝渣料中含锂,高利润驱动下也出现了从渣料中提锂的情况。”华东一位锂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有住在锦江边上的客户反馈,锦江颜色肉眼可见异常,有气味。
无独有偶,前述宜春当地人士也表示,锂电产业发展迅速,导致部分煅烧产能跟不上,到排查后期发现部分产能已转移到高安,借用当地砖窑煅烧,“锦江(水质)肉眼可见地在变差。”他说。
11月29日,永兴材料披露了因锦江水质异常,环境部门对上下游开展调查及临时停产的公告。
此后,12月1日、2日,鞍重股份、康隆达先后披露了停产消息,不过停产理由均为配合“嘉美路改造工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家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同在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与高安市临近,与锦江直线距离仅2公里。
同时,鞍重股份旗下的领能锂业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于今年9月下旬才正式投产;康隆达旗下的协成锂业则是今年11月刚刚进入试产阶段。
至于复产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12月6日联系到上述两家公司,但其均未能给出详细日期,不过当日晚间康隆达便发布了复产公告。
“覆盖面不止永兴材料,从高安、宜丰开始,对所有涉及锂渣和二次提锂企业都进行排查。”前述江西当地人士介绍称。
而据富宝新能源统计,除了公开披露的4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外,此次排查还涉及飞宇新能源和南氏锂电。
其中,飞宇新能源位于奉新工业园,为九岭锂业全资子公司,后者已于今年7月披露招股说明书,处于IPO进程当中。
对此,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核实了上述消息,“有检查,但是未停产。”
南氏锂电所在的万载县,则与宜丰县毗邻,虽然知名度比不上“锂业双雄”,但是其碳酸锂产能十分可观,属于最细分环节的国内龙头。该公司一位华东合作方向记者表示,南氏锂电这种较大型的企业没有停产。
从最新的排查结果来看,已确定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
锂电晋级“首位产业”
百度搜索“亚洲锂都”,第一条就是宜春,原因在于当地丰富的锂云母资源。
尤其是近两年高品位锂辉石供给紧张、进口矿价格一路飞涨的背景下,拥有自主可控的锂资源就显得愈发珍贵。
按照宜春市政府公布的数字,2021年宜春全年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宜春市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分别可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
上述8.1万吨产量数据,虽然可能与工信部和第三方机构追踪的数据存在一定出入,但是也足以说明宜春碳酸锂产量之巨。
同时,受到宜春锂云母放量的带动,江西碳酸锂的产量也进一步拉升。前述华东锂电行业人士还指出,“除了锂云母资源丰富外,江西还出现了电解质提锂、锂渣二次提锂,和诸多陶瓷企业纷纷转产锂盐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当地锂盐产量。”
比较各省市产量数据来看,江西与另一碳酸锂主产地四川的差距正越拉越大。
据百川盈孚统计,2020年江西、四川碳酸锂产量分布为5.72万吨和4.53万吨。而今年前11个月,江西产量为12.52万吨,四川则仅增加到5.85万吨,较2020年增幅分别为118.9%和29%。
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江西已经稳居碳酸锂产量第一大省的位置。
这一供给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与各地原料类型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对锂电产业的扶持。
青海的原料以盐湖提锂为主,四川大部分锂盐产能为进口锂精矿,限制了产量的增长,而江西除了赣锋锂业外,其他大部分厂家原料都是锂云母。
江西省10月印发的《关于做优做强我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支持锂电龙头企业在江西范围内通过自行开采、投资合作、长期协议等方式取得锂资源……加强与其他锂资源丰富省份战略合作,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指导帮助锂电优势企业布局国内外锂矿资源,提升锂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而在锂矿、锂盐供给紧张的背景下,江西省的锂云母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已经成为撬动锂电产业链企业到当地投资的重要筹码。
江西当地媒体报道指出,不到两年,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4家全球锂电头部企业,4个超百亿元大项目花落宜春,“目前,该市锂电投产企业达179家;在建锂电项目136个,投资总额超1500亿元。今年,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而宜春市2021年GDP尚不过3191.3亿元。
同时上述头部企业已经或计划建设相关锂矿、锂盐产能。
另据宜春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10月,宜春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2%、20.3%和8.7%。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78.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
显然,锂电新能源已成为拉动宜春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晋级该市首位产业。
多家上市企业违规排污
锂电产业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衍生出的一些环保问题也难以被无视。
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共收到涉及宜春市矿山开采生态环境问题信访件47件。同年,宜春市开展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矿山企业259家,发现问题矿山233个,占比90%,排查问题共计846个。
2022年4月,江西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宜春市发现,上高县、万载县、高安市矿山开采监管缺失、生态修复滞后、绿色矿山创建不严不实,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以上三个县市,均为锦江流经区域,同时也是锂电相关企业的集中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查找相关案例发现,此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非上市锂电企业因违规排放水污染物等行为领取罚单。
宜丰县生态环境局公示的案件显示,举报人称某企业“将锂云母残渣直接填埋至厂区内某个角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高浓度硫酸气体未经处理直接经过排气筒排放。”
经查,该企业未采取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擅自堆填固体废物(浸出渣),后予以立案处罚。
所谓浸出渣,是指矿石、精矿、焙砂或其他固体物料,使用浸出剂浸取其中的有价组分后所剩下的固体物料。一般来说,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浸出渣,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否则浸出渣的堆存与排放便会成为制约湿法冶金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前述互动锂电行业人士指出,“之前废渣都是直接对外出售,低价或者倒贴拉走处理,后来当地发过公告,锂云母废渣集中堆存,等到后续具备处理能力后再解决。”
相关案例还显示,富临精工旗下的江西升华新材料,存在“私自利用潜水泵及软管抽排应急池内废水至无任何防渗措施的土坑,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行为。
国轩高科旗下宜春科丰新材料,则是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大气和水污染物,在未按环评批复要求安装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处理一车间(烘干混料车间)烘干尾气,及未按环评批复要求安装SNCR脱硝系统处理焙烧工序产生的废气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为此,该公司受到宜春市生态环境局115万元的罚款。
江西海汇龙洲锂业,同样是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进行生产并排放了污染物。
“这几年,新项目审批的环评、能评审核越来越严格,一个是指标不够,另一个是当地对高能耗项目的管控也在加强。”前述江西当地人士指出。
而经过此次环保调查事件后,接下来宜春市在发展经济、环境保护二者中将如何权衡取舍?相关项目的事前审批、事后日常监管会否更加严格?
(作者:董鹏 编辑:林虹,见习编辑,张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