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周天勇:投入产出回落将未来稳增长希望引向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天勇

我及团队从2014年开始研究,写了一些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原因的论文,并成体系为《中国:增长放缓之谜》一书,时长4年。影响下行的几大原因为:生育管制、迁移受阻、农民创业得不到土地要素、土地交易收入分配扭曲高房价挤出消费等,最终造成了21世纪第2个10年居民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生产过剩。

按照教科书上的数理逻辑和计算方法,一般来说,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展望,先测算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变动,再估计创新等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我在2018年开始,去琢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到底再有没有中高速增长的可能?开始拟综合一下各方同仁研究的文献,加一些评述,想可能会较快地完成我预想的工作。进入研究后发现,中国未来15年平均劳动力增长-1.1%已经成为一个定局,投资增长取决于消费市场需求规模的变化,未来年均乐观也就在4%左右,劳动与资本要素产出贡献率虽然此消彼长,假定长期平均各自为50%,简单用索洛模型匡算,要素投入的GDP增长部分年均也就在1.5%左右。

剩下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部分。从荷兰罗格宁根大学有关机构计算的数据看,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1971年到2019年的数据,广义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速率在0.51%之间,中国1978年到2019年为0.7%。假如中国未来创新获得的全要素生产平均增率不变,未来的年均GDP增长速度也就在2.2%左右。

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和机构对中国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看悲的预测大多来自于这种方法。虽然我们责怪他们唱衰中国,但他们测算的方法按照教科书给出的数理逻辑和方法审视,并没有错误。大多数用此推算中国经济增长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要么在未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加强推算,主要希望于此来保证一下合乎发展目标要求的速度;要么前提假设如果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无望,悲观的速度平均为1.5%2.5%之间。

当然,国内许多研究都还是较自信地认为,创新会完成全要素生产率理想地提高这一艰巨任务。因为,在传统计算的逻辑和方法之中,除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再也无法找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可能。

我促进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研究,2018下半年实际在逻辑和方法方面也陷入了困境,但也还是寄希望于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能够使国内产出J型增长。

然而,计算方面确实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和风险是:在未来15年中,我们能够通过创新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平均保持在3.23%到4%的速率之间吗?且听下回之三的分解。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高速增长 数理逻辑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