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递!报告:城市居民养老预计总支出均值逾83万,就医和护理是最大痛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下称《报告》)称,城市居民养老预计总支出的平均值为83.64万元。分年龄阶段看。30岁-39岁的城市居民预计的养老总支出均值为97.8万元,40岁-49岁的居民为99.3万元。相比而言,50岁-59岁的居民、60岁以上居民预计养老总支出较低,分别为74.5万元和61.5万元。中老年人预期寿命更长,但养老支出预期却更低,养老费用缺口显现。

《报告》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调查样本覆盖全国19个省(区、市)77万名城市居民。

就养老费用来看,城市居民未来养老费用来源主要以社保养老金和企业退休金为主, 这实际上都是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养老费用来源选择社保养老金的居民占比51.3%,选择企业退休金的占49.8%。对于第二支柱养老金,仅有28.6%的居民选择了企业年金,说明大部分城市居民均没有企业年金。受访居民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储备较少,这与我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刚刚起步有关。

《报告》显示,在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因素叠加之下,养老更加独立,养老不再依靠子女的城市居民超过8成,同比去年再提升8.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解决养老问题更青睐专业养老机构,不希望麻烦子女或者亲友,伴随身体机能下降,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报告》也指出,城市居民正积极使用金融手段应对长寿风险,这其中,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养老资金重要补充,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商业养老险、年金险、寿险来抵御通胀风险。“保险+养老服务”的产品模式成为规划养老方案的重要选择。城市居民希望保险产品能附带以健康医护和养老机构费用为主要内容的附加权益,锁定优质养老资源。

2022年,中国已经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提早规划养老。《报告》显示,近七成城市居民认为“年轻时就应该规划养老财富”,30-39岁人群已成为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初为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以及自己住院三种情况下,人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大部分年轻城市居民已经考虑过父母的养老规划并付诸实际行动。养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为父母开展养老财富储备,如购买保险产品、出租或售卖房产等;二是提醒父母锻炼身体养生,督促父母定期体检;三是了解养老服务及养老资讯,三成居民已经实地考察过养老机构。

针对城市居民在养老服务、养老财富储备方面呈现的新需求、新趋势,《报告》建议,政府应联动养老、金融等行业,提高居民风险管理意识、提供养老规划建议,帮助居民适应“百岁人生”。

与以往认知不同的是,居民不只选择一种养老方式,而是根据身体的不同状况分别做出选择。《报告》建议,政府与行业配合,按照三阶段渐进式养老需求,为居民打造全周期的养老服务。同时,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帮助居民在科学评估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失能状况做出养老方式决策。养老服务行业按照三阶段渐进式养老的模式,打造完整的服务链条,实现三种阶段服务的无缝衔接。

此外,调研还发现,半数以上老年城市居民患有慢性病,城市居民在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种状态下看重的养老服务内容也以医疗健康以及护理为主,尤其对专业化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有迫切需求。就医和护理是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最大的痛点。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三分之一 预期寿命 主要包括 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