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疫情冲击下的医院:“所有科室都要收呼吸科的病人”,排长队做CT求安心
华夏时报 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颜源 北京报道
12月29日一早,王芳(化名)带着婆婆匆匆赶去中日友好医院,到医院后,王芳婆婆的血氧降至70多,直接送到了急诊抢救室。
【资料图】
“抢救室的核心是输氧,血氧低于90的属于危重病人,可以优先安排进急诊室吸氧,血氧高于90的只能干等着,没有地方给他们。”王芳说。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也是新冠重症患者的首选之一。
她向《华夏时报》记者描述的情景:“急诊抢救室已经改造了,到处都是病人,只能坐着吸氧,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到处都是接出来的仪器和插线板,给我婆婆这样突然送过来的危重病人。”
王芳的婆婆刚过70岁,三年前曾做过肺移植手术。“抢救室是一个大厅,分成四个房间,中间是走廊。按道理每个房间是2—4个标准床,现在扩大一倍的容量,剩下没有床的病人,只能家属自带床,有的没床的老人还有躺在地上的。”她说。
抢救室里多是意识不清的老人,王芳的老公说,“我妈床位旁边有个人,眼看着心跳到零了,护士也没有精力马上过来,等了一会儿才过来打针,特别忙。”
“整个急诊抢救室有2个医生,四五个护士,护士自己说每个人要照顾4到6个人。”仅仅一个晚上,王芳老公就目睹了五六个老人在抢救室离世。
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一位副主任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奥密克戎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强,感染人群基数太大,重症也自然会多。”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急诊抢救室过道 摄影/颜源
“所有科室都要收呼吸科的病人”
王芳一家人的经历,是当前疫情之下的一个缩影。重症冲击之下,医院、病患、家属都被裹挟其中。
医疗资源更紧张的二三线城市,医疗系统也正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
“像东北这样老龄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医院遇到的挑战可能更大。”沈阳某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王琳(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王琳告诉记者,她了解到的沈阳各大医院,甚至其他省份医院都一样。“所有科室都要收呼吸科的病人,(我们医院)先是急诊、发热、呼吸科,这三个科室满了,之后就收到相关性密切一些的感染科、老年科等,紧接着,消化、内分泌、心内、普外、泌尿外都陆续收满了,妇科也不例外,妇科已经住上了患肺炎的男患者,现在不分什么男女。”
刘丽(化名)的父亲就住在王琳所在的医院,“我爸12月19日来这住院,走廊里都是人,在那打点滴。我看那些小护士都脚不着地,一路小跑儿,我们病房的护士跟我说‘医院多了三分之二的患者。’”此前12月17日,刘丽曾带母亲去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挂急诊,“我们是凌晨12点多到的,医院说需要住院,但是没有床位,前面已经排了六七个人。一楼大厅乌泱泱都是人,桌子上都坐满了人。”
事实上,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上岗,王琳表示,“现在不分阳不阳,能起来就正常上班,每个科室都缺人。”12月30日,去北京大兴社区医院看病的小郎也告诉记者,“我去看病,但是医生咳个不停,看起来她更严重。”
“现在每个科室的病房基本都在接收新冠感染患者,前期主要是内科和外科,这两天我们皮肤科也接收了三个从急诊转来的非皮肤病的新冠感染患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大夫慕彰磊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12月31日,湖北省孝感中心医院副主任徐勇刚发微博表示,“我们口腔科,收治了20位新冠肺炎患者,还有三个重症,血氧在80左右的。”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位医生说,“12月7日以来,我们医院将所有的科室打通。”
“其他科室的大夫毕竟不是专业(呼吸科)的,对于一些住进来的重症患者也不知道怎么处置,国家不是有那个新冠诊疗方案嘛,每个医生都得学习,不过这远远不够,人家呼吸科大夫专业学习好多年。我们医院也会组织培训,然后有大主任各科走,现在什么呼吸机参数设定什么的,我也都会了。”王琳说。
轻中症者的恐慌:“拍个CT才放心”
呼吸机对重症患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医院都在扩充设备,先让病人吸上氧接下来才能进行对症治疗。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医生凌楚眠12月29日发布微博称:“医院每天进货两位数以上的呼吸机(正压通气呼吸机、机械通气呼吸机甚至麻醉机),各科室随处可见都是组装呼吸机的现场…我们麻醉科不仅有急诊专班,专门成立了院内插管队,不仅管插管这一锤子买卖,还有一揽子的呼吸机调试、参数设置、上机维持,就差脱机评估了。我上个夜班的急诊电话变成病房值班医生的呼吸机指导热线。”
“一床难求”四个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另一方面,第一波“阳康”们,包括青壮年也开始忧心忡忡,为买一份心安,走进医院排做肺部CT。
变化往往是连锁反应,各种现象互相推动,纠缠在一起。随着重症报道的增多,“白肺”等词条屡见于社交媒体,大量转阴后不放心的人开始走进医院,拍肺部CT以求安心。
医院和医护正在高速运转。
12月26日,有媒体实地体验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排队9小时拍到了CT。12月28日,住在望京的小冯感觉转阴后仍然胸口憋闷,对记者表示,“附近几家医院都约满了,后来排队三天去的天坛医院。”12月27,有网友录下视频,称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分院,来拍CT的人现在排队至少5个小时。
不过,目前北京部分医院的情况有所缓解,大部分重症患者还是会优先挤进中日友好、朝阳医院等呼吸科救治能力更强的医院。12月30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访的电力医院、佑安医院、天坛医院等均秩序井然,只有呼吸科人稍多,但也基本能在当天2小时内排得到。
“拍肺片快,几分钟一个人,虽然多了不少,但还是拍得上的。”电力医院的一位医生对本报记者说。
北京电力医院排队做CT 摄影/颜源
路过电力医院挂号处的时候,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看起来二十几岁的女孩想排队挂号,旁边的保安和她闲谈,“其实也不用查,没啥事儿。”女孩说,“如果不亲身经历,谁会这么害怕?”她手臂上戴着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