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首席经济学家圈点2023关键词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重启是经济的主题
(资料图)
去年末以来,我国防疫政策加速优化,疫情冲击快速过峰,令经济活动正常化时点显著提前。预计这将压低去年经济增速至2.7%,推高今年经济增速至5.4%,增长动能有望逐季增强。
重启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随着线下经济活动场景恢复,消费将成为经济修复的最大驱动,特别是服务消费。预计社零增速在今年小幅负增长的基础上,有望反弹至9%以上,但总体规模仍将低于疫前趋势水平。政策积极支持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稳健增长,房地产投资跌幅有望显著收敛。外需收缩或成为今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预计年内美欧经济的主要矛盾将由通胀逐步过渡为衰退,货币政策立场将由紧缩转为宽松。我国外部冲击的重心将相应由资本项切换至经常项,出口收缩或加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小。此外,年内疫情仍有可能反复,但参考海外经验,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将明显降低。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呈现稳固恢复态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显著提升,预计全年增速达到5.5%左右,回升到潜在增长水平。从外部看,受高通胀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影响,总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发达经济体甚至有陷入“衰退”的可能。从内部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一系列稳定房地产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回暖,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将保持平稳,投资仍将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宏观政策将继续做好逆周期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预计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左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为3.8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并进一步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走出疫情 经济重启
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复苏。预计全年 GDP增长4.9%,也就是5%左右,主要因为走出疫情,经济活动恢复、消费反弹。另外,房地产的活动预计企稳,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大大小于去年。虽然出口预计因为全球经济的放缓出现下降,但内需的反弹会完全抵消外需的拖累。CPI今年的通胀应该依然较温和,虽然经济的复苏可能会推涨一些价格,全年CPI或平均在3%左右。宏观政策方面,预计今年的财政政策会加大力度,财政预算赤字可能比去年略有扩大,达到或者略超过3%。地方专项建设债规模可能也略有扩大,今年有望达到3.8万亿。货币政策或有一次降准,但政策可能更多的主要集中在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并促进信贷增长;预计按揭利率会有下调。房地产政策方面,对开发商的融资支持,对购房人按揭利率甚至首付比例的下调,以及更多的地方取消限购等政策都是值得期待的。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经济东升西降
2022年被大家称为“乱纪元”,是由于“疫情”等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过大,导致出现了很多与正常周期不同的经济金融现象。2023年,相应的干扰会明显减弱,但由于所处周期阶段不同,国内与海外会呈现不同的表征。海外正式进入衰退阶段,对于市场而言会进入一段时期的避险情绪驱动阶段;而国内将告别衰退、进入复苏阶段,经济逐季修复、资金风险偏好趋势抬升、宏观环境利股不利债。经济东升西降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升值趋势,预计升值空间在 5%左右。2023年的投资机遇,自上而下的框架主要指向两个大的方向:第一,稳增长发力方向,比如补链强链、自主可控、新旧基建、地产后周期等等;其次,疫后修复指向的方向,以消费行为的改善为典型代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关键看市场主体信心
动荡的2022年已经过去,全球股债汇三杀依然历历在目。此外,在美联储为主的海外主要央行史无前例的紧缩下,全球经济放缓也如期而至,市场从未如此期盼一场经济衰退的到来。对于2023年全球金融市场来说,美联储政策可能仍是主导因素,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确定性就更显得弥足珍贵。随着国内疫情政策的持续优化和社会经济正常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将以全新的面貌迈入2023年。在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激烈碰撞下,2023年中国首周赢得股汇齐涨的开门红,市场信心修复初见端倪。后续关键要看市场主体信心,特别是民营企业。虽然年内还需验证“三重压力”好转的成色,疫后经济运行情况、房地产和结构性就业等不确定性也尚未落地,但2023年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不容低估。我对中国经济显著好转充满信心。只要经济持续发展,一切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经济增长5.8%
预计2023年增长预测为5.8%,高于市场共识。随着消费从非常低的水平恢复正常、房地产投资不再收缩,关键增长动力可能会从外贸转为内需。在经济逐步重启的基准情景下,随着国内需求恢复,中国2023年的进口增长可能会超过出口增长。预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5个百分点。2023年,消费可能成为关键的增长动力。基准情景下,2023年城市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增长可能会从 2022年的 0.2%反弹至7%;2023年,总消费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达4.0-4.5个百分点。2023年CPI通胀均值将从2022年的2.0%上升至2.3%,部分体现防疫政策放宽和经济重启的影响。预计2023年PPI将出现2-3%(平均值)的轻度通缩,反映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的商品价格疲软。短期内宏观政策可能保持宽松,但到下半年,在复苏动能增强、通胀开始走高后,政策将转为中性。预计重新开放后,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能更加有效地支持经济活动,并实现适度减少广义赤字及稳定杠杆率的目标。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出口上半年继续承压
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2023年部分主导性因素将呈现新组合:其一是2022年初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并冲击欧洲经济,对小规模外向型经济体产生显著的外溢影响。2023年国际政治形势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金融市场对于此类事件冲击的反应日趋理性,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式愈趋有效。其二是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央行相继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全年累计加息425个基点,美元汇率指数亦随之攀升,导致全球金融环境趋紧,资金流出新兴市场。2023年,美元利率仍将高位横行,美国经济持续降温,从而推动通货膨胀水平趋近拐点,虽仍远远偏离2%的政策目标水平,但预示全球通胀增长中枢回落,加息进程即将步入尾声。概括而言,2023年,美国经济减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影响国际贸易增速,可能累及中国的外需。与此同时,各主要经济体的商品需求下降及供给替代增强,大概率导致内地出口增速回落,预计中国对外出口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承压,下半年有止跌回升的可能。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平稳可持续的复苏
预期中国经济在2023年应该可以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消费。这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2022年消费的基数较低。2023年,随着疫情消退,消费活动会有明显起色,大量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会释放出来,驱动消费在至少在前三个季度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反弹。2023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成长?这取决于投资能否接过消费的接力棒。投资能否被有效拉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信心能否得到快速修复。如果决策部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支持民营企业,这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家信心,对私营部门投资活动的复苏意义重大。在消费和投资的共同拉动下,中国经济有望将2023年的周期性反弹延展到2024年,实现平稳可持续的复苏。
(本文由欧阳晓红、胡群、老盈盈、胡艳明组织完成)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