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料】恒指再优化!外国公司或可入列标的股
恒生指数被广泛视为香港股票市场的重要指标,一直定位为于港交所上市的大中华公司的代表。为更符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角色,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恒生指数公司建议将外国公司纳入恒生指数的选股范畴。
(资料图)
4月26日恒生指数公司刊发咨询文件,就外国公司入选恒生指数的候选资格、恒生指数选股采用的七个行业组别、以及恒生指数“香港”成份股数目的检讨结果向市场征询意见。
外国公司拟纳入恒指
恒生指数公司对外国公司的定义为于大中华地区以外注册,且主要业务来自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公司。数据显示,目前合计有68只外国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恒指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在港上市的外国公司数目自2010年的6家增至2023年的68家,13年来的升幅超过10倍。
事实上,在恒生指数公司2020年进行有关同股不同权公司是否被纳入恒生指数的咨询时,同时讨论过恒生指数的定位。当时决定恒生指数应继续代表在香港上市的大中华公司,因此维持外国公司不合资格入选恒生指数的做法。
“香港股票市场的目标是成为更多国际企业上市的金融中心,恒生指数公司再次就此议题作深入探讨,了解市场对恒生指数纳入外国公司的接受程度。放宽选股范畴后的恒生指数的定位将从目前代表在香港上市的大中华公司,伸展至更全面代表整体香港股票市场,亦更符合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恒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以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公司的外国公司自2018年第三季起符合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的资格,今年3月,恒生综合指数的外国公司可以通过互联互通买卖,即,港股通首次纳入外国公司。
这也是资本市场开放的新阶段。使得内地投资者首次可以通过港股通直接投资外国公司,为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带来了新的投资方向,打开了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篇章。
不过统计数据发现,无论以市值或是以成交额计算,外国公司都只占目前香港股市的一小部分,截至2023年3月底,在527只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中,外国公司仅有6只,共占指数比重0.46%。2023年第一季度,恒生综合指数的外国公司成份股占指数整体成交额的0.3%。
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投资外国公司股票与投资香港公司股票的风险并不尽相同,外国公司受其所属司法权区的不同公司法例约束,以归管其事务,包括股东权利。香港监管机构未必有管辖区以外的调查及执法权。为了达到监管目的,必须倚赖海外监管机构制度对其管辖的发行人执行任何有关企业管治违规的判决。
恒指公司认为,参考海外市场,其他指数公司对外国公司的处理并没有统一做法。部分地区指数,如标准普尔500、富时100等,对成份股的国籍要求十分严格,但亦有其他指数,如纳斯达克100、德国DAX、法国CAC 40、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等,接受外国公司入选成份股。
建议取消恒指“香港”成份股数目25只上限
为使恒生指数更能反映香港股票市场的变化,除了建议将外国公司纳入恒生指数候选资格以外,还有关于取消“香港”成份股数目25只上限的建议。
2021年,经过市场咨询后,恒生指数进行改革,成份股由原来的50只目标倍增至100只(目前为76只,仍处于扩容成份股过程中)。同时为了达至更均衡的行业分布,恒生指数改为从七个行业组别里选股,“香港”成份股数目维持在20至25只。行业组别的组合及“香港”成份股数目每两年检讨一次。
据记者获悉,目前的七个行业组别分别为金融业、资讯科技业、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及必需性消费、电讯业及公用事业、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及综合企业。
随着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增加,更多内地公司被纳入指数,“香港”成份股占比从42.7%下降至34.7%。恒生指数自改革以来新增了一间“香港”公司。尽管如此,“香港”成份股也已达25只的上限。
恒指公司认为,维持“香港”成份股数目(20-25只)的原意为让恒生指数保持足够的“香港”代表性,为“香港”成份股数目设定上限并不必要,因此建议取消“香港”成份股数目上限。
自 1969 年推出以来,恒生指数一直被视为香港股票市场的重要指标。恒生指数由最具代表性的蓝筹公司组成,并作为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产品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的追踪基准。截至2022年底,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产品资产管理总值约为576亿美元。
责编:万健祎
校对:高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