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更多青年博士涌入湖州安居乐业 世界热点

转自:湖州日报


【资料图】

人勤春来早。今年湖州在招才引智上频出先手。

大年初六,“雁归新湖州,共建南太湖”为主题的湖州籍大学生新春恳谈会召开,会上直接面向全球公开招引100名紧缺急需专业博士。

3月下旬,中国·湖州全球留学人才创业大赛拉开序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博士带着项目进行轮番比拼。

4月初,第二届“智汇五谷·博引未来”浙江省万名博士集聚行动之百名博士湖州行活动如期而至,百余名博士在现场与湖州企业来了一场特别的见面会。

……

当下的湖州,正形成聚才兴才的“强磁场”。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湖州新引进青年博士343人,他们扎根在高校教师教学岗、数字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命健康等领域。其中毕业985和211院校的博士占27%左右,非湖州户籍的青年博士占比高达87%,有过国外留学经历的占比约78%,工科和理科专业背景约占比45%和37%。

那么,这些青年博士为何涌进湖州?他们在湖州创造了哪些价值?湖州又是如何做好人才招引工作?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文/记者 姚玲利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青年博士“涌”到湖州后

自2017年浙江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长兴以来,梁阿朋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6种药物,都已进入临床,其中2种已到临床三期,一定程度解决了世界难题。“包括治疗肺癌、乳腺癌等药物。我们还开拓了抗病毒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类药物领域。”梁阿朋说。

曾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公司靠实力华丽翻身,吸引了诸多海归博士加入其中。“省级人才2人,省级青年人才4人,更是培养了一名国家级人才。”梁阿朋笑称自己作为“本土博士”早被其他同事“碾压”。如今,他们不光把原在北方的总部搬到了长兴,还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人才招引。作为人才工作起步较早的湖州,不断升级理念、迭代打法,以长远眼光夯实人才招引的基础。这些年,我市大力引进名校名院名所,累计引进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中国科大德清阿尔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45家,其中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两年已带动引进科技人才966人,其中高级职称299人、博士410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29项。

徐方达就是这样加入浙大湖州研究院的,随后在南太湖新区创业。尽管公司落户不到一年,但同样在解决世界级难题方面有了新突破。2021年,他和团队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金属增材装备,并与国内主要商业航空航天企业开展了合作,今年正逐渐实现金属3D零部件的批量生产。

“这些敢想、敢干、敢闯的优秀青年,正在成为推动湖州发展的中坚力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臧雷鸣说。“我们只有紧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以打造青年人才增量,才能加快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实现湖州的蓄势蝶变。”

除了到湖州创业,浙大法学专业博士毕业的朱友好毕业后没有选择回江苏南京,而是成为湖州2021级选调生。去年10月后他到长兴县煤山镇锻炼,和党建工作产生奇妙连结,不光负责乡镇人事工作,还常参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人大代表民生实事走访调研等。扎根一线许久后,他与乡村老百姓打交道渐趋熟络。

作为江南红村仰峰村的村支书助理,他跟着村书记走访村民、党员,了解村情村貌,参与基层纠纷调解化解等工作;更是化身“90后”青年宣讲员,利用专业所学为村社党员、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为老百姓服务的心也更坚定了。”他说。

“我们希望招引更多优秀博士,充实到基层一线、经济一线、专班一线,成为湖州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源头活水。”臧雷鸣说。

施展拳脚的舞台够大

15年后,刘鹤再次选择到湖州市中心医院工作。

他笑着说起与湖州的渊源。2006年刘鹤到市中心医院工作了两年,决定继续深造,一路从研究生读到博士。“一直和湖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21年和医院马书记接触后,感觉湖州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更多,就决定从老家徐州辞职来湖州。”他说。

正如他期待的,他除了负责麻醉科临床工作,还有了充分时间进行基础研究。一年来,他成了麻醉科的带头人,有关疼痛神经调控的课题研究取得进展,陆续入选省级、国家级自然基金项目。“项目入选后,医院也提供了一笔经费,资金的叠加支持为课题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刘鹤说。在忙碌且充实的日子里,他越干越有劲。

同样辞职来湖州的,还有博士李向阳,一样是看中了湖州能提供更大的平台。39岁的他已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今年8月,他主编的书籍《物联网系统设计》将出版。

“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是他们施展拳脚的舞台有多大,渴望被尊重,被认可,更能被期待。这背后离不开给力的人才政策,暖心的人才服务,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智联招聘华东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吕宇龙介绍。去年10月,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发布《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湖州位居全国第29位。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不少博士向记者提到,湖州位于长三角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再加上江南小城的秀丽风光以及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都给来自外地的博士们留下了好印象。

围绕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湖州先后出台人才新政4.0版、博士创新创业八条等硬核政策,对来湖博士提供购房、安家、双创等一系列补贴,最高可达100万元以上。“湖州不仅政策力度大,更可靠的是能全落实、兑现快。”这一点迅速赢得来湖博士们的好感。

湖州还将为来湖的博士提供生活、科研资助、配套设施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于有开展博士后进站研究的企业,湖州将额外给予补助。暖心的是,湖州考虑到博士的配偶安置和子女教育问题,按标准享受,配偶暂未就业,给予2年每月补助。来湖半年,李向阳就享用人才购房补贴购置了一套房子;刘鹤爱人的工作,也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了更好的去处。除此之外,市里不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人才恳谈会,提供交流的平台。

“招引人才的链条包括青年人才落户,专业技能培养,平台建设和评价激励等。想要留住人才,得给他们‘家’的感觉。”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新江说。

打造青年人才生态地

去年,博士朱友好面向在湖的百余名青年人才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在湖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不少年轻人对湖州的休闲娱乐方式有更多的期待:“能否拥有更多的网红打卡点?比如大型书店”“希望城市建设有更多新业态”……

这群青年人才期待的,湖州正在谋划与推进。“今年起,我们全力打造‘青创新城’‘筑梦之地’‘爱才之都’,决定让更多青年人才来湖州创业创新、圆梦圆满以及安身安心。”朱新江在博士相关的活动上提及。

如今,梁阿朋还感慨,公司刚成立之际,政府给予了平台搭建、研发设备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多力量投放到研发上;同时还带领公司外出招聘,寻找他们所需要的医药专业人才。“医药产业作为浙江三大高地之一,希望湖州政府可以出台生物医药方面的具体政策,招引更多医药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落户湖州。”他说。徐方达则对南太湖新区的服务记忆深刻,当初公司的落户手续是一周之内帮助办好的。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这些青年人才笃定留在湖州的加分项。此外,“提待遇、给前程、保居所、安家庭、助优育、免费用”都是把人才留下来的重要因素。湖州将构筑“2618”青创空间体系,让青创势力遍布园区、小镇、街区、村落等,大力发展“科创”“数创”“商创”“乡创”“文创”“云创”;构建“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与酒店、公寓等合作打造30个拎包入住的人才驿站,推广人才共有产权房,筹集人才房1万套以上。

人才决定长期留下来,更多的是对一座城市全方位的考量。湖州还计划做热中心城区夜经济,实施更具弹性的城市管理制度,利用历史街区、废旧厂房等,打造人才休闲综合体和人才时尚街区,完善商业配套和社区文化,打造青年交友联盟,成为湖城新青年集聚地。

优化留湖工作圈、生活圈,壮大人才招引队伍,这也是城市实现突围的一大关键要素。未来湖州期待更多的青年人才来湖安居乐业,并希望他们由衷肯定:“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