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盘活“地摊经济”,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转自:农视网
(相关资料图)
5月4日
“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这一话题登上网络热搜
引起网友热议
“路边摊”曾经是
城市的一道民生风景
不仅物美价廉,受市民欢迎
而且解决了部分人的
就业、增收问题
也让城市充满烟火气
但因占道经营影响交通、
破坏环境卫生等问题
“路边摊”一度被取缔
这次广东深圳出台的政策
让网民拍手称好
图片来源:网友截图
其实允许摆摊
深圳并非首例
此前北京、上海等多地
也出台文件允许摆摊
不过“路边摊”回归的消息
也让不少人担心起食品安全、
垃圾、污染等问题
那么
盘活“地摊经济”
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摆摊还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冲上热搜!
9月1日起,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据了解,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近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拟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
图片来源:新华网
01
街道办可划定摊贩经营场所
新修订的《条例》在原《条例》“禁止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及其两侧、人行天桥、人行隧道和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物品、摆摊设点、销售商品”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规定,以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整体市容美观有序。
“路边摊”也不是一松了之。《条例》规定,摊贩经营场所具体划定办法由区人民政府会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制定。在划定位置之外设摆摊且拒不改正的,由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按照占地面积处每平方米一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没收摆卖的物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02
允许符合规范的店家“外摆”
好天气时,在室外喝咖啡更有气氛,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新修订的《条例》对此也做了新规定。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满足市民需求,新修订的《条例》改变对超门窗摆卖经营“一刀切”管理的模式,规定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应当符合规范,这为店家“外摆”开了一道“口子”。《条例》授权市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另外制定“外摆”相关规范。违反规定超门店摆卖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没收违法摆卖、经营的物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图片来源:深圳发布
从为“路边摊”解禁到允许符合规范的店家外摆,在立法审议中,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恢复城市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更回应了民生诉求,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包容性,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下一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路边摊”和“商业外摆”的具体规范,也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多地优化营商环境
让摆摊有道
实际上,考虑到“路边摊”对于灵活就业和便民生态的促进作用,不少地方政府开始盘活“地摊经济”,鼓励规范外摆经营,并出台相应的鼓励举措,提振消费、提升业态、改善营商环境。
甘肃省兰州市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经营的指导意见(试行)》,规范了设置外摆区域、个人设摊行为,明确外摆设置条件,提出了创新设置特色点位,打造“金城”品牌项目。
今年4月,广东省广州市商务局牵头会同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商务部“消费提振年”活动和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部署要求,制定《广州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若干措施》,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外摆促销活动。允许零售、餐饮企业向门店所属街镇提出外摆需求,按照规定进行外摆。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3月初,浙江省杭州市发布《关于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放宽场地限制,区域内一楼门店设置外摆,在不影响行人通行、消防安全和不占用公共设施、绿地的前提下,步行街区不限于门面区域,可适当占用公共空间。
今年1月,北京市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明确外摆时间、经营品类等细则。
去年9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版《条例》对禁止性规范,合理平衡禁止范围,避免简单化“一禁了之”。比如,对设摊经营、占道经营,以前是全面禁止。新版《条例》则在规定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等公共场所、兜售物品的同时,明确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
图片来源:上海人大官网截图
北京、
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上海多地也重提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的优势,显而易见——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路边摊”有条件的回归,对于走街串巷的谋生者来说,或许是个适时的好消息。一个流动的摊点,背后可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
在“路边摊”回归的消息下,人们表示万分期待,“走,出摊去!”“已经开始馋了!”
图片来源:网友截图
“地摊经济”的不足之处也不容小觑,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经营扰乱交通、垃圾遍地影响城市卫生、夜间噪音扰民、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追查、食品卫生无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等。因此,“路边摊”的回归,也让不少人担心起食品安全以及噪音、垃圾、污染等等问题。
图片来源:网友截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许光建:
部分城市对“地摊经济”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允许摊贩占道经营,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和不便;但“路边摊”通常沿街为市,放开“地摊经济”的城市则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解决交通拥堵、维护卫生环境和确保产品质量等各方面的压力。比如夜市的噪音可能会影响周围居民区的正常生活;再比如由于销售产品的商贩不固定和出摊地点和时间多变,对“地摊经济”的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
图片来源:新华网
面对“地摊经济”这道考题,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让经营者有真金白银获得感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保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不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平衡点。
首先,应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各地在借鉴其它城市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消费差异,不宜“一窝蜂”地复制粘贴,应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
其次,就盘活“地摊经济”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码,才能给个体添利润,为其减压。为“路边摊”松绑,不等于让城市回到脏乱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规范化城市治理,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一“摊”烟火气更为有序。
再次,复苏经济刺激消费,应具备前瞻的思维,不仅盯着眼下看,更要怀揣向前看的远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放管服”结合,将有形之手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针对个别地区曝光的摊位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现象,应加强监管力度,清除摆在“地摊经济”发展面前的绊脚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
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地摊经济”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果城市综合治理以城市的安全和整齐划一为目的,那“路边摊”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地摊经济”必然是千姿百态的;如果城市综合治理的目标也包括“地摊经济”的繁荣和烟火气的回归,那么“地摊经济”的发展会朝着好的方向迈进。
“地摊经济”火了,地摊可不能“火”!
当“地摊经济”活力被释放,城市里重燃烟火气。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地摊经济”火了,地摊可不能着火。地摊、夜市人流大,电、气、油使用频繁,消防安全也不能忽略。
案例一
2023年2月,云南昆明,一夜市宵夜摊突发爆炸。有画面显示,火花伴随燃爆声喷射而出,引发周围群众惊呼。附近商户称,事发突然,当时人流量较大,很多人被吓到。当地应急管理局回复称,经核实,爆炸系摊位LED灯温度过高引发,未造成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中国消防
案例二
2022年8月,山西长治,一小吃街烤鱿鱼摊煤气罐着火,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迅速扑灭火灾。经了解,此次火灾是由于摊主烤鱿鱼时,不慎将油掉到煤气灶上引发。
图片来源:中国消防
为了防止地摊出现安全事故,以下几点安全提示,请各位摊主收好。
摆摊时,应在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公共区域合理设置临时经营摊位。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敷设电线线路,使用符合要求的电开关、插座。
在经营范围内不可随意圈占消火栓或者公共消防安全设施。摊位应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每天收摊后要对自己的摊位进行彻底打扫,检查是否遗留火种以及易燃可燃物。
激活“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
为这份生机更好地保驾护航
不落窠臼,行稳致远
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
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
在烟火气中找到归属感
借力城市繁华释放个人潜能
来源|深圳特区报、中国搜索、每日经济新闻、央视网、上海人大网站、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半月谈、中国消防、江苏经济报等
编辑|孙冰冰
主编丨蒋 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