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学步巴菲特,比亚迪探路保险
意见领袖 | 俞燕
(资料图片)
在巴菲特的重仓股“篮子”里,只有一只中国内地企业的股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01211.HK)H股。
5月8日,港交所披露,6天前(5月2日)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哈撒韦”,BRK.A.US)以235.64港元/股均价,出售了196.1万股比亚迪股票,套现4.62港亿元,其持股比例从10.05%降至9.87%。这是巴菲特通过哈撒韦自2008年首次入股比亚迪以来,其股比首次跌破10%大关。
自2022年8月24日首次减持比亚迪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巴菲特已减持该股票多达12次。
投资15年以来,比亚迪的股价从最初的8港元入股价一路涨到如今的250港元,最高甚至上摸至358.75港元,巴菲特不愧是“股神”,在比亚迪上的投资获利逾30倍。
对于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茅”,巴菲特为何要不断抛售呢?在5月7日召开的哈撒韦股东大会上,他表示,在他和老伙伴芒格看来,汽车业实在太艰难了,虽然汽车行业不会消失,但五到十年后,不论是汽车架构还是市场结构,都会与现在不同,“资本的部署和风险是一定会发生的”。
虽然如今被频频减持,合作15年以来,比亚迪倒是从这位大咖股东身上,取了不少经,比如,投资一家保险公司。
与那些野生巴菲特门徒“抄作业”抄偏了不一样,比亚迪首次投资的保险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安财险”),与72年前巴菲特投资的首家保险公司盖可保险(Government Employee Insurance Corporation,简称GEICO)一样,同属财险公司。
当然也有不一样,巴菲特最初是以股票投资的方式投资盖可保险,而首次投资保险公司的比亚迪,是以全资收购这个国内首家破产的保险公司。
今年年初,业界便传出比亚迪将出手接盘易安财险。5月6日,比亚迪终于拿下了批文,成为这家公司的新东家。
当年,一度陷入巨亏的盖可保险,在巴菲特手里获得戏剧性复苏,比亚迪在易安保险身上,能复制巴菲特式的成功吗?
对金融不“感冒”的人
与各路房企老板、资本大佬不同,理工科出身、被称为“技术狂人”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似乎对金融不咋“感冒”,此前是富豪排行榜上少有的不曾握有金融机构牌照的一位。
说起来,王传福距离金融圈其实并不遥远:他的表哥、与他一同创办比亚迪的吕向阳,早年就出身于央行安徽分行,后来又从事金融投资工作。比亚迪250万元初创资金,便借自这位后来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前金融业人士。
比亚迪的起飞,也和金融业有点间接关系: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之后,电池的市场价格暴跌,比亚迪凭借成本优势,从飞利浦、松下、通用等大公司手中拿到巨额订单,仅用三年时间便占据当时镍铬电池领域近四成的市场份额。
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王传福身价倍增,一举进入《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top50。
尽管尝到了资本的甜头,王传福志不在此,并未像其他企业家一样,转身成为四处扩张的资本大佬。在他看来,上市的初衷是把比亚迪变成能让投资者看清所有的东西的“完全透明的公司”。
2008年,原本对比亚迪无甚兴趣的巴菲特,被老伙伴芒格的这句话打动了:
于是,巴菲特派出哈撒韦旗下附属公司Mid American(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长David Sokol,不远千里飞来中国,对比亚迪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随后,“股神”出手了。
这一年9 月29日,通过Mid American斥资18亿港元(约合2.3 亿美元)、每股8港元入股比亚迪,获得扩大股本后的9.89%。
据彼时媒体报道,原本巴菲特希望揽得比亚迪25%的股权,但被王传福拒绝了。
即便引入了股神,王传福也没有像那些野生巴菲特门徒那样,走所谓的产融结合的资本帝国之路,依然埋头于钻研电动车。
有人说,创始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气质和企业文化。被人评为“少有的非常专注的”王传福,一直心无旁骛地在技术探索的路上狂奔。比亚迪成立以来,其对外投资和布局,亦围绕电池、电动汽车等主业产业链,绝少旁逸。
成立近30年来,比亚迪与金融业有点沾边的投资主要包括2013年8月入股的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深圳)(股比5%),2015年2月联合西安银行入股的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股比77%)。
直到2022年,当一众车企巨头纷纷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比亚迪也终于通过旗下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了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有待申请一张金融中介牌照。而易安财险则是比亚迪的第一张纯粹意义上的保险牌照。
自2017年以来,保险业态和监管环境已发生巨变。新牌照发放的闸门早已收紧,资本狂飙已成往事,身陷扩张后遗症的各路资本四面楚歌,高风险机构正待浴火重生。奈何股权待沽,鲜有问津。
环顾四野,在新的监管规则下尚能符合股东资质、且有资金实力、身家清白的股东,已不多了。
一直对金融兴致索然的比亚迪,恰恰是符合保险公司股东资质要求、又拿得出钱来的企业。
为什么选易安
早在今年年初,业界便传出,比亚迪要接盘易安财险。比亚迪亦公开予以回应,确认了此事。
五个月后(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5月6日批准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易安财险原有的七家股东——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晟新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邦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恒屹鑫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达能工贸有限公司、深圳锦久辰商贸有限公司悉数退出。
比亚迪汽车工业公司正是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的全资股东。这也意味着,比亚迪通过该公司,握有了一张保险公司牌照,待申请一张保险经纪公司牌照。
易安财险在2015年6月,与安心财险和泰康在线保险公司一起,拿到了互联网保险牌照,成为四大互联网保险公司中的一家。
作为一家实质姓“MT”的保险公司,易安财险在成立之初,先天就埋下了公司治理之乱的祸根。其股东上海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来更名为藏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名西藏晟新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便是当年维维安.赵通过名下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蛇吞象”之势收购浙江万好万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背后金主,曾为其提供了15亿元借款。而山东达能工贸有限公司,更在业内被视为MT系知名马甲公司。
在易安财险成立之初,影影绰绰的坊间传闻便指其为MT系旗下成员。由MT系干将把持的易安财险,其间的诸多乱象,不时曝于业界。比如,流传于2020年4月的一封举报信,称易安财险“收入断崖式下跌,信保业务的巨大风险即将来临,巨额的赔付将彻底击垮公司”。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一纸公告宣布接管包括易安财险在内的四家保险公司,其作为MT系成员的真实身份才算被官方盖章。
一年后,九家MT系机构托管延期一年。延期即将结束时,易安财险接管组在2022年5月 26 日发布了同意其破产重整的公告,称易安财险存在《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为推动公司风险处置,保护保单持有人等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同意其申请破产重整。
一个多月后(2022年6月29日),银保监会已于批复,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随后在7月8日,易安财险以无法清偿当期债务为由,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彼时被接管的九家MT系金融企业中,采取了各自不同的风险处置方式。易安财险是继包商银行、新华信托之后第三家破产的MT系金融企业,也成为保险业第一家沦为破产重整的保险公司。
与破产清算不同,破产重整还意味着还被挽救和起死回生的希望,比如北大方正集团和清华紫光集团皆属此类,且重整成功。
若想重整成功,前提是要摸清风险底数,查清家底。易安财险被接管前,根据其2020年一季度数据,可知其净亏损已达2.62亿元。
北京金融法院发布的民事裁定书,则首次披露了其风险底数:截至2022年3月末,易安财险的总资产为3.35亿元,负债合计4.62亿元,净资产为-1.27亿元,已资不抵债。其存在的资金缺口约为5710多万元。
根据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以2022年3月31日为基准日的易安财险净资产专项审计报告,易安财险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3.35亿元和4.62亿元,净资产为-1.27亿元。而根据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同一评估基准日的易安财险净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报告,其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3.38亿元和4.62亿元,净资产的评估价则为-1.24亿元(经评估后的净资产评估价值较账面价值增值341.64万元),略有不同。
有业内人士指出,易安财险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业务规模不大,相比与其同批被接管的其他三家MT系保险公司,其债务负担相对较小,没有芜杂的分支机构,相对更容易引进新股东,脱胎换骨成为一家“干净”的公司。
2022年7月20日,易安财险发布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原则上要求其战略投资者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应不低于十亿元。持股比例三分之一以上的战略投资者,总资产应不低于100亿元,且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此外,还应与易安财险有良好的业务协同,可为其健康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据了解,除了比亚迪,还有两家企业对参与重整易安财险似有兴趣。不过,最终仅有比亚迪一家正式报名参与重整。
同处深圳的比亚迪,于是全盘接手易安财险的所有股东,成为其唯一一个新股东。
根据《保险公司股东管理办法》,经监管部门批准,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的,或由指定机构承接股权的,不受股东资质、持股比例、入股资金等规定的限制。
2023年2月24日,北京金融法院发布公告,裁定批准易安财险的重整计划并终止其重整程序。待银保监会批复比亚迪受让易安财险的全部股权,意味着比亚迪近一年的重整圆满收官。
据了解,比亚迪重整易安财险,总成本约为5.47亿元,其中包括以700万元收购10亿股股份的对价和约5.4亿元用于债务清偿(将根据债权金额调整),与此前坊间传闻大致相当。
此外,为了易安财险后续的发展,比亚迪还将增资约30亿元。
目前在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泰康在线的注册资本为55亿元,众安保险为14.7亿元,安心财险则为12.85亿元。如果将来易安财险完成增资,其资本实力将在四家中仅次于泰康在线。
这个合计的总成本,与比亚迪近日公布的一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大致相当。截至2023年一季末,其扣非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593.7%,其一季度的营收则为1201.7亿元。
对于比亚迪来说,接盘需要真金白银出资的易安财险,也并不能随意挥金如土。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风险处置的效果来说,比亚迪采用独资方式,更便于在重整中统一思想和贯彻执行力,相对更有利于尽快重塑资产负债表。还能在比亚迪的整体战略布局下,或许能更快走出一种新的模式。
据了解,下一步易安财险有望更名。不知是否会基于统一品牌的考虑,叫作比亚迪财险?
保险之路如何走
比亚迪将接盘易安财险的消息刚传出的时候,颇令业界兴奋,不少保险业人士畅想了一番比亚迪将采用什么样的业务模式。
不知王传福是否与巴菲特交流过投资保险的理念。虽然比亚迪终于踏上了保险之路,但其收购标的有很大的不同。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保险公司主打商业车险和一般责任险,盖可保险则是一家主打车险的直销保险公司。
易安财险则是一家没有线下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往猛做高风险的房贷险和车贷险,这是令其身陷泥淖的主要原因。
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头部企业,自然令人对比亚迪做车险产生畅想。问题在于,易安财险现有的经营范围里并没有车险业务,是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唯一没有该业务资质的公司。
因此,正式入主后,申请车险资质,尽快推出新能源车险产品,将是比亚迪的当务之急。
作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的巨头,比亚迪入局车险领域,颇令保险业有“狼来了”之感。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企具有前装设备和数据采集的优势,并掌握配件成本和维修信息。尤其是比亚迪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横跨整车和电池两大领域的企业,拥有丰富的车联网数据这座“金矿”,天生具备开展UBI精准营销的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曾宣布,要提供UBI的车险服务。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正式开闸UBI。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以持牌的方式进军保险业,可能是为了与其汽车销售和服务核心业务开展深度融合,赋能于其汽车和电池主业,构建车生态,打造服务闭环,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粗暴地卖保险。
对于保险业来说,比亚迪的加盟,为行业可能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或许是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有资深业内人士调研新能源车企后发现,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是其商业逻辑起点,基于用户体验和用户权益来打造产品,这其实于保险业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脉相承。问题只在于,保险业是否真正地落地这一理念。
亦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比亚迪若想跑出一条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创新模式,必须采用自营或完全掌控销售渠道,才能实现一体化的保险服务,真正地将保险融入自身的车生态之中。
作为保险业新人,比亚迪亦需面对车险市场以及易安财险做车险的冷峻现实:车险业务是一个重服务的险种,对于客户来说,理赔定损的便捷性更为重要。作为没有线下分支机构且不能跨区域投保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易安财险开展车险,需借助于线下的外包服务触点进行理赔和定损,建立起完善的覆盖直径更广的理赔网络。
此外,从目前来看新能源车险产品有两高:保费高、赔付率高,该业务大部分处在亏损状态。比亚迪能否借助其“数据石油”优势和用户体验上的丰富经验,在新能源车险产品的开发上,更好地实现定价和风控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易安财险曾经雄心勃勃地打出一句广告语:“保险分为两种,一种叫保险,一种叫易安”。
也许,比亚迪入主后,能够真正实现这句广告语里的雄心。
当年王传福打算造车、宣称要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时候,被人吐槽“你都不会开车,还想要造车?”如今作为保险业新人的比亚迪,是否也能像在汽车业一样,在保险业里实现从0到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