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不赎回公告引“风波” 中小银行融资渠道待拓宽

● 本报记者 薛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九江银行一份某期二级资本债不行使赎回选择权的公告引发市场热议。一天后,该银行随即推翻之前公告,宣布行使赎回选择权。近年来,作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二级资本债发行广受青睐,部分低评级城农商行相关债券到期不赎回并不罕见。相关现象背后,透露出中小银行有着强烈的“补血”需求,且渠道有待拓宽。

反转公告

1月5日,港股上市银行、主体评级为AAA的九江银行发布公告称,对于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简称“18九江银行二级01”)不行使赎回选择权。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公告发布后随即引发市场热议。1月6日,九江银行又发布公告称,对上述债券行使赎回选择权。

公开资料显示,九江银行该期债券的评级为AA+,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起息日为2018年1月31日,目前已临近该债券第5年的赎回兑付日。

按照业内惯例,二级资本债发行期限通常为10年,银行通常在第5年选择赎回。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往往存在资本压力,且资产质量指标和盈利指标弱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资本水平来看,九江银行相关指标不甚乐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九江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9%、11.02%、8.4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九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敞口较大,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规模增长较快,如考虑2022年末转为不良和计提拨备的情况,相关指标将加速恶化,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会踩红线。

面对资本压力,去年年末,九江银行表示,拟通过“定增”补充资本。根据公告,该行拟发行不超3.65亿股内资股及不超7500万股H股。

估值损失

事实上,银行二级资本债到期不行使赎回权在业内并不罕见。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1月5日,共有51只二级资本债宣告不赎回,涉及14个省份的43家银行,不赎回规模合计达339亿元。其中,农商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共40只,涉及34家农商行,合计规模220亿元;城商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共11只,涉及9家城商行,合计规模119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资本债不行使赎回权并不构成违约事项,给投资者带来的主要是估值损失,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损失的是减记或转股风险。

华福证券研究所李清荷团队认为,银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原因大多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发行人未获得监管批准;再融资难度较高,银行无法发新债替换赎回的旧债;银行盈利能力较弱,并不具备可持续性;资本充足水平低,旧债赎回后会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符合监管要求;关注类贷款劣变风险较高,进而影响资本充足情况等。

展望未来,西部证券研报显示,从目前存量债券来看,2023年共有71只二级资本债待赎回,规模共4927亿元。其中发行主体评级AAA级的二级资本债规模占比约72%,A+及以下二级资本债规模仅78亿元,风险整体可控。

“补血”需求旺盛

近年来,银行“补血”需求有增长趋势。尤其是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力度显著提升情况下,为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银行需要提升资本补充力度,增厚资本安全垫。

在各类融资工具中,二级资本债具有发行门槛低、发行较便捷等优势,对融资渠道相对较窄的中小银行来说,更具吸引力和适用性,成为中小银行最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

特别是2022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数量近百只,规模突破9000亿元,较2021年大幅增加,增长亮眼。从发债银行类型来看,中小银行在数量上占据主力地位。

除了利用二级资本债“补血”,2022年,多家中小银行也尝试通过增资扩股、筹划上市、发行永续债、专项债等方式,提升抗风险能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难度仍然较大,未来适用中小银行的“补血”渠道仍有待拓宽。

关键词: 二级资本 九江银行 资本充足率 发布公告 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