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XBB谣言带红益生菌产品,“智商税”争议难改大市场与小公司格局
《投资者网》乔丹
(资料图)
一则有关XBB的不实消息,“搅红”了益生菌市场。
元旦期间,一张网传的截图显示,目前国外登顶的毒株为XBB.1.5,主要攻击心脑血管和肠胃,提醒大家准备蒙脱石散等治疗腹泻的药物。随后,蒙脱石散等药物一度被抢到脱销,益生菌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具备改善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力等功能。一时间,消费者跟风购买之时,资本市场对此也有反应。
1月3日-5日,A股的科拓生物(300858.SZ)、交大昂立(600530.SH)、蔚蓝生物(603739.SH)等益生菌原料企业,股价应声大涨。其中,科拓生物的盘中累计涨幅一度超过20%。
2023年1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没有证据提示XBB.1.5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而上述的截图,也被证实为不实信息。
谣言归谣言,益生菌背后的市场潜力却不容小觑,国内市场规模可达千亿,且增速极快,但产业链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科拓生物等国内原料企业,能从中获得的红利有限;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益生菌产业的增长也需要完善的行业规范来催化。
千亿市场与50亿市值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机构的数据,从2021到2026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6年达到910亿美元。
其中,2017年中国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益生菌饮料、益生菌酸奶等)市场规模约为455亿元,预计2022年可增长至896亿元。华安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6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377亿元,并认为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市场总增速。
不少知名企业也纷纷入局,或自研、或并购。
蒙牛早在2005年便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合作,建设“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伊利在2022年推出了第一株自主研发的专属益生菌菌种 BL-99;江中药业(600750.SH)自研的乳酸菌素片早已市场化;安记食品(603696.SH)在2018 年与杜邦公司合作推出依臣益生菌固体饮料;汤臣倍健(300146.SZ)并购了澳洲知名益生菌企业 LSG,市场一片火热。
虽然市场需求旺盛,但国内的原料企业则屈指可数,已上市的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国内的益生菌上游企业主要有科拓生物、交大昂立、蔚蓝生物、河北一然生物、江苏微康、润盈生物等。
但行业内上市企业的市值却普遍不高。科拓生物被机构称为食用益生菌龙头,但市值也仅50亿元,交大昂立及蔚蓝生物的市值则在30亿元上下。这或与目前益生菌原料的市场份额及竞争格局有关。
虽然整个益生菌市场规模的预期可超千亿,但原料市场的规模则极小。华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与终端市场规模比例为6%,那么2026年国内益生菌原料市场规模约为83亿元。
另从整个益生菌原料的市场格局来看,我国益生菌的研究和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市场已被国外双寡头垄断。
根据wind,在益生菌原料市场,杜邦公司占据50%的市场份额,科汉森则占比35%,其他厂商占比15%。东吴证券曾在研报中表示,若以2021年食用益生菌中上游市场规模为基数,推算2021年科拓生物食用益生菌领域市占率约为0.81%。由此看来,科拓生物等国内原料企业想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份额,面临不小挑战。
谁在为千亿市场买单?
从目前的终端市场来看,益生菌的消费场景已愈发多元,乳制品、奶粉、功能食品、美容日化等领域均有应用。根据BCC Research数据统计,2019年益生菌市场终端产品中,食品饮料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68%,膳食补充剂占比19%,动物饲料占比13%。
用户画像上,根据艾普思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益生菌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关注益生菌人群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比超过70%;关注益生菌的女性占比为60.65%。
在产品形态和成分上,除了主流的粉剂类,还有咀嚼片、软糖、固体饮料等。从品牌来看,国内主流的有wonderlab小蓝瓶、江中药业等。进口品牌则以汤臣倍健收购的 Life-Space 、Culturelle 康萃乐、Bio-E、Biostime 合生元、BLACKMORES 澳佳宝、GardenofLife 生命花园、Swanson 斯旺森表现突出。
从产品售价来看,益生菌规模能在短短几年内达到千亿,与高昂的利润不无关系。
根据淘宝商品信息,目前的益生菌各类形态的产品售价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如江中规格为0.4g*36片的乳酸菌素片售价为15.5元,wonderlab规格为40瓶的双歧杆菌冻干粉的券后价便达到429元。
终端产品售价取决于商家的原料、市场推广等各项成本。仅原料成本,或能从科拓生物的毛利率及东吴证券的预期中窥探一二。
根据财报,科拓生物的食用益生菌制品的毛利率历年均在60%以上,而其面对的客户还主要为蒙牛、光明等B端客户。
C端利润方面,2022年12月17日,东吴证券曾发布研报,根据行业经营特点,若按食品饮料产品终端销售价格中约5%对应其使用的益生菌成本(即对应公司益生菌原料菌粉销售同口径数据),以及益生菌膳食补充剂产品出厂价为其终端销售价格的1/3,在渗透率提升的前提下,我国食用益生菌中上游市场2021-2024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4%。
销售乱象呼唤规则落地
消费者捧出了益生菌这个千亿市场,与其带有健康属性标签有关。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功能化产品的需求也在提升。在市场需求推动下,益生菌的临床试验方向也在向肠道健康、免疫健康、女性健康、婴儿健康、口腔健康等领域不断延展。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益生菌品牌通过小红书、抖音、微博等渠道铺开的营销,对消费者的教育也逐渐深入。叠加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益生菌热度不断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力愈发强劲。
如上述的wonderlab小蓝瓶,虽然售价较高,但销量却不俗。据媒体报道,Wonderlab益生菌系列产品销量已经累计突破1亿瓶,单月销售额曾突破4000万元。另据企查查,在2019年至2021年的3年时间内,Wonderlab已斩获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凯辉基金、IDG资本等。
基于益生菌带有的健康属性,不少品牌在宣传时都以疗效作为噱头,遭遇了监管关注与处罚,也曾一度惊动学术圈。
2022年12月30日,朝日啤酒旗下的益生菌饮料可尔必思因在官方平台宣称“乳三肽可以帮助预防高血压和改善血管弹性”违反《广告法》,被上海市监局罚款10万元。
往前追溯,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直指华大基因(300676.SZ)副董事长尹烨“带货”的益生菌是假药,称“肠道细菌研究很热门,但迄今没有拿出可以有效应用的产品。”一时之间,市场上也不少声音认为益生菌就是个智商税产品。
2021年8月,因宣传“益生菌在新冠肺炎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养乐多关联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被上海浦东新区市监局罚款45万元。
整体来看,益生菌市场存在标识不清、产品良莠不齐、夸大效用等问题,为规范相关问题,相关标准及法规也在计划落地。
2022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177号建议的答复》中便透露,为进一步规范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注册有关要求,提升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功效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正组织修订《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注册审评指导原则》。(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