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点:抗生素耐药危机催生规范使用,专家呼吁加强快检技术资金支持|聚焦博鳌健康论坛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资料图】
9年过去了,抗生素耐药挑战依旧严峻。
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积极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挑战”会议上,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抗菌药物本来是挽救人类感染者生命的化学药物。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已经出现抗菌药研发的沉默期,几乎没有新型的抗菌药诞生,未来患者可能面临耐药菌无药能用。”
在此背景下,多位与会专家呼吁,应当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加强该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与经费投入。与此同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设备配置村卫生室》团体标准,并于2023年4月20日起开始实施。
耐药衍生重症死亡
记者了解到,抗菌药物是现代医疗卫生的基础之一。当细菌发生改变时,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不再对其有效,从而出现了耐药性。2014年4月30日,WHO专家在瑞士日内瓦发布全球首份《114个国家抗菌药物耐药和抗生素耐药的监测报告数据》,全面收录该迄今为止关于药物耐药的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徐建国表示,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挑战,2014年前就有研究预测,到2050年超级细菌感染将导致1000万人死亡。目前,耐药性导致的疾病负担更多体现在不发达国家,国内也存在这一问题。
据徐建国梳理,法定传染病中,国内对鼠疫的耐药性控制较好,不构成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流脑的耐药性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疟疾的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值得关注。
此外,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影响对病毒疾病的治疗。徐建国引用一项对2017—2018年北京流感大流行的研究介绍,“患者鼻咽部的超级优势致病性共生菌属,若下行到肺泡可导致肺部感染。在新冠里面也出现这种情况,虽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但如果鼻咽部细菌通过肺泡进入血液,最后死因可能是细菌造成的重症死亡。”
此外,耐药问题让抗生素等新药研发难度增大。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细菌耐药描述为是一种慢性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的情况,研发新的高效抗生素,应对耐药、甚至耐多药细菌,已经越来越难。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克服细菌耐药、发挥疗效的重要措施。”
亟需国际合作
那么当前如何控制耐药性?徐英春和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维和都谈到,应通过精准用药实现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需要跨多部门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希望通过抗生素药物的管理能够遏制耐药菌的出现。”陈维和说,抗微生物药物科学管理的核心方向是监测与快速诊断。他解释称,医生使用抗生素时要靠经验确定用量,而经验治疗非常依赖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过往抗生素耐药数据和精确的统计结果。微生物实验室需要不断为临床医生提供鉴定结果、药敏结果、预后的生物标记物结果等,帮助医生从最初的经验用药转向靶向治疗、个体治疗,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而实现对耐药性的控制。
陈维和坦言,“推动这些举措需要政府支持,并建立合理的收费模式。当前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收费偏低,常面临成本倒挂的问题,需要政府及时新增和修订相关收费项目,支持微生物诊断的分段报告。”
而陈维和的观点得到多位与会专家认可,“当前应对耐药性问题,亟须推进国际合作。”徐建国表示,“耐药性是很复杂、很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特别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解决耐药性的问题。”
德国驻华使馆全球卫生特使施贺德谈到,世卫组织170个成员国制定了应对计划,但只有109个国家开始落实、只有87个国家提供了耐药性数据、只有53个国家提供了抗生素使用相关数据,提供动物抗生素使用数据的国家更少。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大力推行“限抗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已显著压缩,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不合理使用和遏制细菌耐药,各方仍在从机制、标准设置上强化努力。
此次发布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设备配置村卫生室》团体标准,将设备配置分为A、B、C三档,档位划分与卫健委发布的《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一致。其中,A档、B档是提高村卫生室业务能力的增强配置,C档位基础配置。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杰表示,“团体标准的出台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空白,将有助于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强化合理用药意识,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和一体化服务的国家规定。”
图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设备配置村卫生室》团体标准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