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解密蔬菜村的“流量密码”

转自:黑龙江新闻网


(资料图)

03:26

在牡海城际公路的一头,柳树环抱的海浪河畔,坐落着一个以蔬菜而闻名的小村——蔬菜村。自2020年连续三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如今的海林市蔬菜村年产各类鲜菜1.2亿多斤,其中年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外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8000多万斤,现已成为全省最大村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近日,记者走进蔬菜村,一同解密它的“流量密码”。

蔬菜村村头的蔬菜造型

谋定出路:建大棚“兴菜富农”

蔬菜村的村头耸立着蔬菜雕塑,白菜旁边一箩筐蔬果鲜艳夺目。再往前走,海浪河蔬菜产业带示范园区简介旁,“集体经济强村,蔬菜产业富民”这12个大字总结了蔬菜村致富的“秘诀”。

记者看到,蔬菜大棚边上,一个瘦老头熟练地掀开蔬菜大棚的一角钻了进去,用手机认真拍摄着蔬菜的长势。务农的村民看到他,笑着迎上前并说:“窦书记来啦!”开着农用车的村民即便不停车,也会按响喇叭笑着朝他点点头。他就是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1986年还是28岁小伙子的他,干到现在已有37年了。窦乃兴当上村里的领头人后,带领村里打响致富翻身仗。

蔬菜村的前身叫幸福村,村里人多地少,用窦乃兴的话来说,“离幸福还差点意思”。考虑到海浪河两岸沙土地适合种植蔬菜,窦乃兴大刀阔斧做出了第一个大动作——建设棚室种植反季节蔬菜。

因为建棚室初期投资大,村民们都比较犹豫。为了做动员工作,窦乃兴嗓子肿得说不出话来,满嘴都是大火泡……窦乃兴决定先打样,他带领几户村民在自家地里率先扣棚,用地膜防寒,夜间生火炉加温,等到转春一算账,收益明显高于过去的“土方法”。

观摩的村民开始有样学样建大棚,窦乃兴乘胜追击,凡是按统一标准在同一时限内建起20栋以上棚室的,每个温室补贴1.5万元,大棚补贴5000元。经过10多年的打造,蔬菜村触目所及的蔬菜棚室一栋挨着一栋。全村蔬菜面积达到6500多亩、建成棚室2700多栋、面积达到3000多亩,年产各类鲜菜1.2亿多斤,其中年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外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8000多万斤,蔬菜产业总收入年突破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达2.9万元。蔬菜村荣获黑龙江省标准化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级蔬菜棚室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称号。

种植大户张建华今年76岁,她是蔬菜村的“坐地户”,说起种大棚她精神矍铄、眼里放光。现在经营着7个蔬菜大棚,“以前是春天贷款,秋天还贷款。现在可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存款。”张建华笑着说,蔬菜村里的小伙不愁娶媳妇。

黄瓜秧开花了

科技扶持:引新种强技术

“会种田”不如“慧种田”,科学种管,才能提升菜农掌握蔬菜种植技术。

村里先后从以色列、荷兰、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蔬菜新品种;聘请国内外知名农业专家在村培训,举办解决蔬菜棚室管理、病虫害防治、科学灌溉、科学施肥等方面的技术讲座,并请农业专家到蔬菜棚室现场指导。每家都得有一名以上种菜科技明白人,不定期选派一些种菜示范户到山东寿光、河北、辽宁等地考察学习。不少村民都说:“科技种田的学习班有用,让我们高产增收种田不费劲。”

蔬菜村里走上一圈,记者发现这里的蔬菜品种很多,仅西红柿就10多个新品种,“芒果”“春桃”“串红”“串黄”“百丽”,还有精品水萝卜、彩椒、西蓝花和“吊带西瓜”等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耐储运、果型大、颜色鲜艳、口感好、抗病毒能力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欢,抢占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让村里成为旅游采摘基地,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入。”窦乃兴说。

为解决北方寒地生产,达到提前延后效果,保障菜农增收。菜农在3月初开始扣棚暖地,3月中旬在棚内采取2-3层膜防寒技术,3月中下旬在棚内移植秧苗,采取夜间生火炉加温等措施,使冷棚一年二茬生产提前或延后30-40天。其中,于子富、张建等示范户为解决果菜授粉不均、座果率不高的难题,大量引进“雄蜂”在棚室内对西红柿等果菜授粉技术和黄瓜等嫁接技术,这些先进生产模式,为菜农每棚增收约2000元左右。

村民侍弄秧苗

开拓市场:“经纪人”变“领路人”

蔬菜村一年产出量如此巨大,是否面临滞销的问题?

蔬菜村生产重心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移。通过建龙头、带基地、组协会、联市场,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连接起来,解决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构建了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格局。

2005年村集体投资1000多万元,在海林市铁南区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主要承担地产蔬菜的出口、外销任务,成为牡丹江全市销售蔬菜的龙头企业。

“有一年西红柿价格跌得厉害,很多菜农就想赶紧卖掉止损。经纪人告诉我一定稳住,现在南方市场西红柿大面积下来,导致价格暴跌,再挺两天价格就上来了。果然,几天后价格从四五毛钱一下涨回到了近两块钱一斤。”窦乃兴看到了经纪人带来的好处,决定利用好这支掌握最新市场行情的队伍,除了和他们做朋友,还定期对他们进行表彰。

“咱们得坚信,要想村里人人富,得先让一批人富起来。”窦乃兴开始有意向组建蔬菜产业经纪人销售队伍,时刻保持与国内外蔬菜交易购销联系,保障菜农生产的各类精品蔬菜出口外销。

于云松就是蔬菜产业经纪人中的佼佼者,蔬菜村的“小菜”有三分之二都是经由他手销售出去。蔬菜村第一车发往南京的1200箱西红柿就是他促成的,因为口感好、价格优,广州、温州、宁波的货主陆续上门,从此打开了南方市场。

“单打独斗不如团队合作。”为进一步拓展蔬菜销售市场,使菜农产得出、销得畅,蔬菜村成立了市级的蔬菜产业协会和绿缘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产业组织目前会员发展到1000多名,幅射到周边5个乡镇的5600户农户,对蔬菜产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着“你有我早,你有我优,千方百计抢占市场”的原则,蔬菜协会连续多年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

此外,为了畅通销售的信息渠道,村集体在村办公楼设立了3万多卷册的图书室、近万册的档案室及信息中心,组织对菜农的网络信息培训,让蔬菜经销大户学会了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时时掌握国内外蔬菜市场各季节的供需情况;还组织开展了电商培训班,让有意愿的农户尝试互联网销售,目前全村有20%的蔬菜是通过网络销售的。

蔬菜大棚

未来规划:叫响蔬菜品牌

“下一步得继续扩大棚室规模,提升蔬菜产品的竞争实力。”窦乃兴说,“品牌菜”是蔬菜产业发展生存的生命力,也是推进“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的持久动力。

叫响主打品牌,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蔬菜村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威虎山”和“海浪河”品牌,涵盖了西红柿、棚室西瓜、彩椒等10个多种蔬菜。2012年,蔬菜村产业基地被评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实现了借助知名地方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精品蔬菜的知名度。

“咱们每年能接待上万人来村里参观学习,我觉着咱们的棚室是造价低、经营模式可复制推广的好项目。”窦乃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万元的大棚一年种两茬瓜果差不多就能回本。

“没有蔬菜种植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客户上门,大卡车运不走蔬菜那也是白搭。”窦乃兴说,附近新海村、江头村也逐步形成产业村,计划在2025年建设新的蔬菜产业基地。示范引领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棚室1万多栋、面积达1.5万亩以上,年出口外销5亿斤左右。

现在已筹建蔬菜检测中心项目,届时将严把产品质量关,随机检测菜农生产的各类蔬菜,引导菜农科学施肥、打药等控制生产的各类精品蔬菜均达到无公害程度。蔬菜村还计划在蔬菜交易市场投资1000万元建设蔬菜恒温库仓储项目,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 记者:张雪地;摄影:张雪地;视频:张雪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