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焦点!地摊经济 先整装再出发


(相关资料图)

■吴 健

近日,浙江义乌摆摊的“豆腐西施土豆郎”视频走红网络,忙完一天的小两口盘算当晚营业收入,兴奋地说出一天赚了9184元,这个镜头令人眼红心热。2020年中央文明办明确,当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2022年随着国家正式放开地摊经济,提出“五允许一坚持”具体要求。今年由“豆腐西施土豆郎”日营收引发的热议,将地摊经济再次带回大众视野。

疫情快速过峰后,国内大环境依然是多策并举稳就业,大众面临的是正常工作与生活的调整与回归。那么,以往特定时期“应运而生”的地摊经济将何去何从,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地摊经济最火爆时,有着“百花齐放才是春”“人间烟火气”“温饱兜底稳定剂”等美誉。只是偶尔也有不和谐的场面,干净的马路边开始洒满油渍、各类烧烤“狼烟”四起、暴力争抢摊位等等。总的来说,地摊经济美中尚有不足,还需各方正视。

“豆腐西施土豆郎”在有关营收的回应中提到,之所以有9184元的可观数据,是因为参与工作的还有两名月薪18000元的雇员,摊位租金每年高达34万元,模式也并非单纯的现场售卖,而是线上同步“直播+授课”。摊主在经历了卤味、手抓饼等大众小吃的亏损后,才选择了独家秘方的铁板豆腐与狼牙土豆。由此可见,地摊经济赚到可观收入的门槛并不低,各类费用、独特的产品、营销渠道,哪项都不简单,不具备这些特质,即便是同一个经营者,想要赚钱也并不容易。再看,地摊经济与城市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摊位乱摆乱放、乱丢垃圾杂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不容忽视,这都是工商、城管、摊主、消费者各方要直接面对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地摊经济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很难进一步发挥对民生和就业的支持及补充作用。当摊主的一腔孤勇热情褪去,消费者面对同质化、低质量的商品只看不买,城市更加注重营商环境和市容市貌,这些因素叠加致使疫情过后地摊经济大潮缓缓而退,恰恰说明地摊经济已到了“先整装、再出发”的时候。

当前,围绕地摊经济,不少城市开始探索精准施策。南京市针对地摊经济推行“一街一策”,推动市容整治与地摊经济更好地协同推进。如,对英华大桥桥底摆卖乱象进行劝导执法,实施常态化管理;考虑到某临时摊区距离小区过近,市民投诉较为强烈,不再设置该处临时摊区。地摊经济的维稳长治需政府层面“精准施策+柔性发力”。

一对“80后”摊主夫妇,利用地摊售卖环保产品,竹制牙刷、无塑料包装的洗发水等,很快吸引了环保意识强烈的年轻消费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对“80后”夫妇的地摊逐渐壮大,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环保生活品牌。可见,地摊经济的持续发展还需在产品上做足功夫,要把握商机,踩准时代脉搏和消费热点。摊主可充分运用地摊经济灵活、多样、微调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定位。

地摊经济微如苔花,未来发展究竟如何?小而言之,可解一家之温饱,大而言之,也有从地摊经济发展起来的连锁、小微,甚至大企业……

阿里、京东等曾对地摊经济施以援手,出台提供无息赊购货物、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有利举措。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可从扶持个体经营者角度入手,探索新的银摊合作路径,为摊主提供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与摊主识于微时,通过筛选扶持助力其持续生长。

关键词: